最近收聽了好檸檬 Podcast,有關最新一集Ep.158,談到 Mozilla 的一篇名為《車輪上的隱私噩夢》(Privacy Nightmare on Wheels),平常通勤都開車的我,對此話題深感興趣進而找到了原文,這邊和大家做一點心得分享。
汽車在生活中的眾多產品類別中,侵犯隱私程度是最大的
根據 Mozilla 的研究,包括 BMW、福特、Toyota、特斯拉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可以蒐集的個人數據有:性生活、種族、臉部表情、體重、健康程度,甚至還能透過有沒有繫安全帶的習慣、油門踩的深淺程度等駕駛習慣,來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行銷。
相較於傳統汽車,當代的車輛上的電子感應器不勝枚舉,包括有通話用的麥克風、部分車輛上也有鏡頭、又或者每個坐墊下都會有重量感應器,令我們方便使用的 Android auto 以及 Apple CarPlay又為這些功能提供了連上網路的服務,這些功能都在追蹤我們每個人使用車輛的習慣、模式,都提供車商精準的數據。
各家品牌以何種手段侵犯個人隱私?
Nissan 是這份侵犯隱私排行榜第一名,他們蒐集用戶的性生活習慣(可能透過坐墊的壓力感應器及麥克風?)、健康數據及基因資料,而在他們的用戶協議文件中,聲明可以將消費者的隱私數據提供給數據蒐集商、執法單位或其他第三方。
著名的福斯汽車也蒐集了人口統計數據(年齡及性別),駕駛行為(油門、煞車、安全帶)來進行人格分析,看你是油門一拜派還是輕輕踩等換檔的省油派,習不習慣上車就繫安全帶,依照這些數據來判斷駕駛的人格特質,並提供適合你的廣告。
另外隱私協議文件也是車商的一個手段,奧迪(Audi)在隱私合約中寫了5份,台灣人最愛的 Toyota 在有關用戶數據方面的協議文件高達12份,故意以數量眾多的用戶協議使人分心無法得知何者哪些內容是關係到自己的權益。而賓士(Mercedes-Benz)在某些車款中,預設裡面有Tiktok抖音(在用戶隱私上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軟體)。
特斯拉更是故意在協議文件中提到:「如果不喜歡我們蒐集您的資料,可能會有無法自動更新、遠端服務、廣播、等等功能會無法使用,並可能使車輛損壞無法操作。」直接在合約裡面告訴乘客你的資料如果不供給大企業,那就乾脆不要買我們的車。
侵犯隱私再賣給第三方
自己的個人資料被蒐集已經滿令人不滿,但更可怕的是汽車品牌可以將這些數據分享或出售給第三方,讓這些廣告商能對我們個人身分提供具針對性之廣告內容。
此研究報告中提到:在當代社會中,用戶大數據已成為最重要的商機,數據分析師預估到2030年,汽車數據貨幣化將成為一個市值7500億美金的產業。
以前我們可能覺得在自己的汽車內可以享受一個私人空間,我們可以打電話給親愛的家人、可以因為失戀而痛哭流涕,或者可以開車到一些外界不想知道的私人場所,但這些行為在當代已經不符險時,如今車子已經是隱私的噩夢,它蒐集著你的各種大量隱私資訊。
該如何面對車輛的數據蒐集?
別讓車子連上網路
既然車輛的製造生產已經被汽車製造商給壟斷,我們也不可能自己生產一輛可以上路的車,那至少別讓你的車子以任何形式連上網路,方便的Android Auto 或 Apple Carplay都是使車輛連接到網路的功能,以手機熱電提供 Wifi也一樣可以讓車商將您的數據回傳到公司總部。如果想聽音樂,建議使用一條3.5mm的音源線或者單純使用藍芽功能播放。
買一台舊車
以前的舊車雖然電子配備不多,沒有辦法達到當代新車款便利姓,但五年前的舊車通常造車品質堅固而耐用,車輛上的許多東西大多屬純機械零件,只要定期有保養是不用擔心這些零件會壞掉,更重要的是車上的廣播收聽功能完全不用擔心個資的問題。
用可信賴的導航系統
Google 地圖方便好用,也提供許多店家資訊,是現代人導航地點的首選,但如果您重視隱私,請盡量不要使用,筆者在此推薦使用Organic Maps在 iOS 及 Android 系統皆可下載使用,裡面使用的是開放的世界地圖OpenStreetMap,由於屬於全民共享的地圖,不屬於任何企業,不用擔心它會蒐集您的資訊。 另外導航主機方面我推薦使用 Garmin 的導航機,缺點是有點貴,但優點是這間公司主要是販售硬體來營利,不是利用軟體數據來賺錢,也通過 Mozilla 的隱私審查,推薦給大家。